原题:朱健康院士:防病毒,请戴手套、戴手套、戴手套!hz1免费翻墙网
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戴口罩、勤洗手,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仅此还不够。
近日,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为了更有效地阻断接触传播,还需大力提倡戴手套。不提倡戴手套是当前防疫战中的一个巨大漏洞,必须立刻堵上!hz1免费翻墙网
此外,朱健康在接受专访时还谈了对此次疫情的看法和建议。hz1免费翻墙网
《中国科学报》:有专家告诉民众“不用戴手套,对病毒没有预防作用”。而你却提出为有效切断接触传播途径,需要戴手套,理由是什么?非重点疫区的民众也需要戴手套吗?hz1免费翻墙网
朱健康:hz1免费翻墙网
理由很简单,这是一个常识性的判断。hz1免费翻墙网
疫情当前,民众现在已经知道戴口罩可以防止飞沫传播,勤洗手有助于防止接触传播。目前几乎所有的预防手册以及疾控专家都强调民众需要勤洗手,所以手会传播病毒已是共识。hz1免费翻墙网
但仅强调勤洗手是不够的,毕竟在公共场合我们没有条件可以随时随地洗手。hz1免费翻墙网
我想要强调一下戴手套的重要性。hz1免费翻墙网
第一,如果自己已经是一个病毒携带者,戴了手套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阻断因为触碰旁人或共用物品造成的病原体传播,尤其是在医院等公共场合,以及在家自我隔离与家人接触时;hz1免费翻墙网
第二,一个健康的人戴上手套则可以极为有效地保护自己,免受接触感染,也会减少手对口、鼻、眼的深度触碰;hz1免费翻墙网
第三,手套粘吸病毒的能力远弱于手上皮肤吸附病毒的能力,病毒在手套上的存活时间远短于在手的皮肤上的存活时间。hz1免费翻墙网
有专家告诉民众不用戴手套,说是也可能因为手套的不洁造成感染,这个非常缺乏生物学常识,已经成为这次防疫工作中的一个巨大漏洞。hz1免费翻墙网
事实上,“戴手套”在国际上早已成为共识,现为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的劳里·加勒特曾对埃博拉、SARS等大型传染病和公共健康危机做过实地考察与深度研究。hz1免费翻墙网
她根据对传染病的经验与知识提出的10个自我保护预防措施中,前3条均强调戴手套。hz1免费翻墙网
所以,戴手套,戴手套,戴手套,重要的事情说三遍。hz1免费翻墙网
我现在出门是一定会戴手套的。hz1免费翻墙网
需要注意的是,手套可以重复使用,若重复使用,需要保持清洁干燥勤洗涤。至于种类则没有特别要求,最便宜的一块钱一双的棉线手套就很好。hz1免费翻墙网
《中国科学报》:目前似乎并无针对新冠病毒的“有效药”和相关疫苗。hz1免费翻墙网
事实上,人类过去有着诸多对抗传染病的经验,每一次疫情暴发时,药物和疫苗的研发都是滞后的吗?我们能否提前有所储备,掌握主动权?hz1免费翻墙网
朱健康:hz1免费翻墙网
不断加强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当然是好的,也是必须的。而事实上,人类的记忆是短暂的,痛苦过去了就忘记了,SARS过去之后基本上就没有相关的研究了。hz1免费翻墙网
希望这次疫情很快就能过去,同时科学家对药物和疫苗的研发能继续做下去,最终产出好的药物和更有效的防治措施。hz1免费翻墙网
但疫情防控并不能完全依靠药物,比如流感。我们研究很多年,但依然没有针对性强的特效药,类似的很多病毒实际上是没有特效药的。流感疫苗是有,打了的确有帮助,但也并不意味着从此与流感病毒“绝缘”,因为病毒变化十分迅速。hz1免费翻墙网
在我看来,在整个疫情阶段,防控甚至比寻找药物更重要。hz1免费翻墙网
研究还是要做,这是有意义的,比如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测序,弄清楚了病毒特征机制,对于病毒检测,以及未来设计有针对性的药物是有帮助的。hz1免费翻墙网
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这个,做好最基本的防控是最重要的。hz1免费翻墙网
《中国科学报》:据了解,你和赵国屏院士在核酸检测技术上有所合作,相关技术是否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应用?hz1免费翻墙网
朱健康:hz1免费翻墙网
我们在基因编辑技术这一工具的应用上有所交叉,赵国屏院士利用新型的基因编辑工具进行传染病、精准用药指导等的核酸检测,我则偏重利用基因编辑工具做植物育种。hz1免费翻墙网
基因编辑技术核酸检测目前发展十分迅速,具有灵敏度高等诸多优势,但目前还少有商业应用。但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亟需有效的核酸检测技术。据了解该技术已得到实际应用。hz1免费翻墙网
《中国科学报》:据报道,2003年SARS期间,美国几乎没有受到重创,公共卫生机构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计划,并能使从联邦到地方的卫生机构都及时无阻地得以沟通。hz1免费翻墙网
在你看来,中国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目前还面临哪些问题?美国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有哪些值得借鉴?hz1免费翻墙网
朱健康:hz1免费翻墙网
这方面我不是专家,我想从普通公众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hz1免费翻墙网
经过SARS“战役”,我国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和疾控系统以及信息的及时沟通等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能力提升。hz1免费翻墙网
在我看来,在应对此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时,我国疾控专家面对重大疫情一开始可能有所轻敌,有相当一部分专家和决策部门可能并未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职责,导致延误了最佳的防控时机。hz1免费翻墙网
我们说,科学研究一定要谨慎,但对于“谨慎”在不同情况下的理解不尽相同。比如,在疫情初期,发现有“人传人”倾向时,“谨慎”就意味着无论如何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实施最强有力的防控,把疫情扼杀在萌芽中。hz1免费翻墙网
《中国科学报》:你认为我们能从此次疫情中得到哪些教训和启示?hz1免费翻墙网
朱健康:hz1免费翻墙网
我还是想提醒,当下一次重大疫情来临时,疾控系统的专家和职能部门要及时敲响警钟,在疫情初期,觉得可能有事可能没事时,要当做“一定有事”处理。hz1免费翻墙网
科学研究需要长期的持续下去,更重要的是,需要给出及时性的防控建议。hz1免费翻墙网
不过,后果已经发生了,给国家人民财产和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在如此情境下,我们还是没有做好最基本的防控,戴好口罩、手套,切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hz1免费翻墙网
我想这个如果做到位了,从目前国外和国内湖北以外其他省份统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死亡率数据来看,疫情并不特别可怕,相信我们很快会战胜此次疫情!hz1免费翻墙网
hz1免费翻墙网
hz1免费翻墙网
hz1免费翻墙网
百度百科: 朱健康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hz1免费翻墙网
朱健康,1967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阜南县,植物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普渡大学教授 [1]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 [2] 。hz1免费翻墙网
1987年朱健康从北京农业大学本科毕业后赴美国留学;1993年获得普渡大学植物生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进入亚利桑那大学植物科学系任教;2004年进入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植物学与植物科学系任教;2010年担任普渡大学生物化学与园艺及园林系杰出教授;201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筹建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 [3] 。hz1免费翻墙网
朱健康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渗透胁迫的感应和信号传导;低温胁迫的感应和信号传导;耐盐和耐氧化的机制;RNA介导的DNA甲基化;DNA去甲基化及其调控 [3] 。hz1免费翻墙网
hz1免费翻墙网
中文名hz1免费翻墙网
朱健康hz1免费翻墙网
国 籍hz1免费翻墙网
美国hz1免费翻墙网
民 族hz1免费翻墙网
汉族hz1免费翻墙网
出生地hz1免费翻墙网
安徽省阜南县hz1免费翻墙网
hz1免费翻墙网
出生日期hz1免费翻墙网
1967年hz1免费翻墙网
职 业hz1免费翻墙网
教学科研工作者hz1免费翻墙网
毕业院校hz1免费翻墙网
普渡大学hz1免费翻墙网
主要成就hz1免费翻墙网
2010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hz1免费翻墙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