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伊斯兰的国际体系观——传统理念、当代体现及现实困境
摘要: 作者主要从伊斯兰传统政治理念出发,论述了伊斯兰国际体系观的内容及其现实困境,力求相对客观地理解伊斯兰与国际体系的关系。8qW免费翻墙网
关键词: 伊斯兰;国际体系;宗教共同体观念;真主主权观;圣战观8qW免费翻墙网
8qW免费翻墙网
一、问题的提出8qW免费翻墙网
“国际体系”和“伊斯兰”构成了本文使用的核心概念,由于二者都是含义十分广泛并容易产生歧义的概念,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核心概念进行简要的说明。8qW免费翻墙网
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各自以权力结构、国际制度和国际文化解读国际体系的形成与变迁。[1]中 国国际关系学界对国际体系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主要的学术观点:第一,国际体系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彼此进行互动的主要世界大国,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 所构成的整体。第二,国际体系是密切联动的各行为主体构成的具有结构、功能并与环境互动的有机整体,它主要包括国际行为主体结构、国际力量结构、国际制度 结构。[2]本文倾向于使用第二种观点的国际体系概念。从行为体层面看,国际体系是由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组成 的整体;从力量结构看,国际体系是国际社会的主要力量对比形成的权力结构;从制度层面看,国际体系是维护国际社会运行的制度性安排。当今的国际体系转型主 要表现为国际体系在行为体结构、力量结构和国际治理体制三个层次上所发生的变化。[3]8qW免费翻墙网
一般而言,伊斯兰教主要指由宗教信仰、宗教情感、宗教理论、宗教文化、宗教组织等要素构成的整体。[4]本文中所使用的“伊斯兰”并非是指全部伊斯兰教,它主要在三个层次上使用:第一,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主要指受伊斯兰教影响,围绕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等方面形成的传统政治学说。第二,近现代以来的主要伊斯兰政治思潮,主要包括泛伊斯兰主义[5]、伊斯兰主义[6]和伊斯兰极端主义。[7]第三,受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影响,奉行某种伊斯兰政治思想并付诸政治实践的伊斯兰行为主体,如特定的伊斯兰组织和伊斯兰国家。8qW免费翻墙网
从严格意义上讲,形成于中世纪的伊斯兰传统政治学说中并没有系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但是,在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和近现代伊斯兰政治思潮中,形成了 一系列关于政治共同体、政治权力、战争与和平等方面的思想与学说,它们与源于西方并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国际体系存在着诸多歧义,同时也构成了 伊斯兰国家在现行国际体系下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方面,伊斯兰的政治统一不复存在,代之以伊斯兰世界的民族国家体系,并接受了现存的国际规范与国际制度;另 一方面,伊斯兰的传统政治理念依然存在,甚至成为某些国家、某些政治思潮与运动的政治追求,进而凸显了伊斯兰与当代国际体系的复杂关系。8qW免费翻墙网
在当代中东国际关系中,无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斯兰复兴思潮与运动的崛起,还是伊朗伊斯兰革命的爆发及其“输出革命”外交政策的推行;无 论是泛伊斯兰主义对伊斯兰世界的深刻影响,还是穆斯林兄弟会、哈马斯、真主党等伊斯兰组织的政治主张和实践;无论是近现代穆斯林民族以“圣战”(吉哈德) 思想为武器进行的民族解放斗争,还是当代伊斯兰极端组织扭曲和滥用“圣战”思想从事恐怖暴力活动;无论是伊斯兰力量在中东变局中的异军突起,还是中东变局 中的复杂教派矛盾,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伊斯兰因素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复杂影响。8qW免费翻墙网
当今伊斯兰世界尤其是作为其核心地带的中东地区与国际体系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甚至经常以冲突与动荡影响国际体系的发展和转型,而中东地区的发展也始终面临来自国际体系的沉重压力。[8]在 冷战时期,世界其他大多数地区保持了“冷和平”的状态,中东则热战不断,相继爆发了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黎巴嫩内战、两伊战争和苏联入侵 阿富汗战争,同时伴有诸多低烈度的地区冲突。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尤其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同样对冷战体制形成了强烈冲击。冷战后,中 东相继发生了影响国际体系转型的诸多重大事件。中东地区作为石油能源富集地区和反美势力集中的地区,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由此导致了海湾战争、阿富汗 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三场重塑国际格局的战争。西方认为中东伊斯兰地区的经济贫穷、政治专制、地区冲突、宗教极端主义构成了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沃土,由此导致 美国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以及对中东和平进程时断时续、并不成功的推动与安排,进而使中东地区的转型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8qW免费翻墙网
2010年年底以来,席卷阿拉伯世界的民众抗议浪潮和地区内外势力的复杂博弈,导致中东地区局势再次陷入严重动荡。在此过程中,阿拉伯国家或发 生和平方式的政权更迭(如突尼斯和埃及),或在外部的调解斡旋下实现权力过渡(如也门),或发生残酷的内战并引发外部干预推翻原国家政权(如利比亚),或 陷入严重的暴力冲突并久拖不决(如叙利亚),其他阿拉伯国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荡。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东国家政治和地区格局均处在深刻的变动与 调整之中,其地区影响和国际影响也处在进一步发酵与扩散之中。[9]中东与国际体系的互动由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8qW免费翻墙网
就伊斯兰与国际体系关系这一研究议题而言,国内外学界均缺乏系统的研究。在西方,关于伊斯兰与国际体系关系的研究多散见于国际关系理论和伊斯兰问题的专题研究中,并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8qW免费翻墙网
一是“反世界体系论”。在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看来,伊斯兰与世界体系的关系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孤立于世界体系之外的阶段:世界体系在欧洲初步形成并向外扩张时,“伊斯 兰世界看来仍是个难啃的坚果”,“欧洲在16世纪和17世纪的最初扩张似乎跳过了伊斯兰世界,至少跳过了在中东的核心地区”。(2)世俗主义的反体系时 期:从中东沦为殖民地开始,尤其以20世纪阿拉伯国家、土耳其、波斯的民族解放运动及战后的现代化改革为代表。(3)伊斯兰主义的反体系时期:20世纪 70年代以来,伊斯兰主义既反对世俗的民族国家及其政权,同时也反对世界体系的主导者——西方,进而提出了“关于再建世界体系的其他历史可能性”。 (10)8qW免费翻墙网
二是“文明冲突论”。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J. Toynbee)在《历史研究》[11]和《文明经受着考验》[12]等 著作中,主要从中世纪以来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相互“挑战-应战”的模式,解读伊斯兰与西方此消彼长的冲突关系。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则提出了“文明冲突论”,并将伊斯兰文明视为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的挑战者,其基本结论是,冷战后“伊斯兰国家的整个趋势是反西方 的”,“西方面临的根本问题不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而是一个不同的文明——伊斯兰”,这是“造成伊斯兰与西方冲突的根本因素”。[13]8qW免费翻墙网
三是“伊斯兰例外论”。它认为伊斯兰文明存在先天缺陷,难以容纳民主化、世俗化等现代性因素,进而无法融入国际体系。伯纳德·刘易斯 (Bernard Lewis)、马丁·克雷默(Martin Kramer)、丹尼尔·派普斯(Danniel Pipes)等中东问题专家认为,伊斯兰文明具有天然的、难以改变的缺陷,缺乏实行民主的基本条件,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天然处于对抗状态等。[14]西 蒙·默登(Simon W. Murden)更为明确地指出,“伊斯兰教是有关宗教共同体和社会控制的一种思想体系,而自由思想却是关于世俗主义、平等、个人自主和经济自由的一种观 念……在个人权利的构成、社会共同体的边界及其运行方式等方面,伊斯兰与自由主义都存在矛盾”。[15]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也悲观地指出,伊斯兰教已经“在伊斯兰世界的许多国家打败了自由民主。即使在伊斯兰主义者尚未直接取得政治权力的国家,伊斯兰也对自由实践构成了严重威胁”。[16]8qW免费翻墙网
四是“伊斯兰威胁论”。其内容包括:其一,伊斯兰世界对西方全球战略利益构成总体性的威胁。其二,伊斯兰主义势力的崛起从意识形态上对西方民主制度构成威胁。其三,伊斯兰主义势力的扩张对西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其四,伊斯兰主义对亲西方的伊斯兰国家政权构成威胁。[17]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进一步认为,“由于宗教和民族主义凑在一起反对任何异族的地域霸权,目前美国在中东的优势是不折不扣地建立在沙滩之上的”。[18]8qW免费翻墙网
五是“伊斯兰恐怖主义论”。丹尼尔·派普斯作为新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将“伊斯兰好斗分子”的力量构成明确划分为三部分:核心部分是本·拉登领 导的“基地”组织暴力集团网络,其次是同情“基地”组织政治理想、对西方深恶痛绝的好战分子,最后是占世界穆斯林人口一半左右的反美主义者。[19]总之,伊斯兰恐怖主义论的核心特征是“把伊斯兰教当做一个恐怖主义的宗教和西方在文明冲突中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谈论”。[20]8qW免费翻墙网
上述理论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它们多将伊斯兰文明和伊斯兰世界视为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的挑战者。“文明冲突论”和“伊斯兰例外论”都以西方文明作 为“普世”价值,普遍强调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及其对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的挑战;“伊斯兰威胁论”和“伊斯兰恐怖主义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将伊斯兰 主义、伊斯兰极端主义等同于伊斯兰教和伊斯兰世界的倾向,并对美国反恐战争的扩大化产生了影响。8qW免费翻墙网
中国学界对伊斯兰与国际体系关系的研究也十分薄弱,仅有为数不多的论文零散地涉及该议题。有学者将伊斯兰国际秩序的演变概括为阿拉伯帝国时期、 奥斯曼帝国时期、阿拉伯民族主义时期和伊斯兰主义时期四个阶段,指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推动伊斯兰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 极,构成了现代伊斯兰国际秩序的目标。[21]但该研究存在的较大问题是对伊斯兰国家的民族主义和伊斯兰主义缺乏有效的区分,对伊 斯兰国际秩序观的概括也较为简单和含混,同时缺乏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的纵深分析。有学者在对伊斯兰文明盛衰的历史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伊斯兰文明 融入国际体系的两个核心问题:首先,伊斯兰文明自身应“通过创新而构建起既符合其基本信仰又顺应时代变化和发展的核心价值观”,进而找到具有自身特色的发 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其次,“伊斯兰文明体系融入和参与国际体系转型和重建意义重大”,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应采取理解、支持的态度”,“而不是漠视、 疏远和曲解,更不应是肆意歪曲、丑化甚至用暴力和战争来施加恫吓和威胁”。[22]该研究对认识伊斯兰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当今伊斯兰文明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但并未涉及伊斯兰的国际体系观。8qW免费翻墙网
本文认为,只有在认识伊斯兰传统国际观的基础上,结合近代以来形形色色的伊斯兰政治思潮与社会运动,才能形成对伊斯兰国际体系观进行认知的大致 轮廓。本文尝试进行的理论创新及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力图对伊斯兰国际体系观的传统理念、当代体现及其现实处 境进行系统梳理和客观评价。这对于丰富中国国际体系和伊斯兰研究的内容,摆脱国际体系研究过于偏重西方国际体系理论的缺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二,坚持历 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围绕伊斯兰的政治共同体观念、真主主权观念、“圣战”观念,既重视分析伊斯兰国际体系观的传统文化基础,又重视研究伊斯兰国际体系 观的当代体现及其现实困境,这对于认识当前国际体系转型的复杂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8qW免费翻墙网
本文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伊斯兰的政治共同体观念。伊斯兰将宗教共同体(乌玛,Ummah)作为政治共同体的理想原型,近现代以 来突出体现为泛伊斯兰主义、伊斯兰主义重建“乌玛”的思想诉求和政治实践。从国际体系的行为体结构看,它与现行国际体系下的民族国家体系存在矛盾,既对伊 斯兰世界民族国家的构建形成掣肘,同时也是导致伊斯兰世界与国际体系关系紧张的根源之一。8qW免费翻墙网
第二,伊斯兰的真主主权观念。真主主权观念源于伊斯兰信主独一的宗教信仰,在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上体现为实施伊斯兰教法的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 家。近现代以来突出体现为伊斯兰主义反对世俗化、西方化,重建伊斯兰国家的思想诉求和政治实践。从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和制度结构看,真主主权论既反对体现 国际关系准则的国家主权原则,也反对西方大国居主导地位的国际权力结构和国际制度,主张对内重建伊斯兰社会、对外重建伊斯兰秩序。8qW免费翻墙网
第三,伊斯兰的圣战观念。崇尚和平、平等、中正构成了伊斯兰教的核心价值观,但基于伊斯兰文化将世界划分为“伊斯兰区域”和“非伊斯兰区域”的 传统,“圣战”构成了伊斯兰的宗教义务之一。在历史上,“圣战”在民族解放运动时期的运用具有其正当性;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圣战”被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 恐怖主义滥用则具有非正当性和非正义性。8qW免费翻墙网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伊斯兰的国际体系观与现行国际体系的张力仍将继续存在,伊斯兰实现融入国际体系将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需要伊斯兰内部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8qW免费翻墙网
二、伊斯兰的政治共同体观念及其当代体现和现实困境8qW免费翻墙网
中世纪晚期以来,西方社会政治共同体的演进经历了帝国向王权国家、民族国家演变的历史进程。肇始于近代欧洲的民族国家体系不断向全球扩散,形成 了当今以民族国家为单元的国际体系。民族国家作为源于西方并已为世界广泛接受的政治共同体范式,尽管也已经为伊斯兰世界所采纳,但却不是基于伊斯兰文明的 自然选择,而更多是在帝国遗产和殖民遗产基础上的被动选择,具有典型的外缘性特征。在中东民族国家建构和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之所以时常出现回归传统的宗 教复兴,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依然无法摒弃传统宗教政治共同体即“乌玛”观念的困扰。8qW免费翻墙网
“乌玛”一词在阿拉伯语中的原意为“群体”,在《古兰经》中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即“宗教社团”。在《古兰经》中多次使用的“乌玛”,有些指部落宗教社团,有些指异教徒如犹太教社团,而在麦地那后期所启示的经文中则专指穆斯林社团。[23]钱雪梅认为,“乌玛”至少有五种含义:(1)指代人类整体,强调人类的统一性;(2)指代各个乌玛,相当于汉语中的“民族”;(3)指代信仰真主以及有启示经典(天经)的人群;(4)指代虔诚的信徒;(5)专指穆斯林共同体。[24]在 笔者看来,这种考察对于澄清《古兰经》中“乌玛”一词的含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就“乌玛”一词最基本的含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来看,“在信仰上区别 于其他人类群体的穆斯林共同体”无疑是“乌玛”一词最普遍、最具影响力的含义。乌玛概念在伊斯兰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伊斯兰教教历元年选定在公 元622年,即穆罕默德率麦加穆斯林迁移到麦地那并创建乌玛那一年,而非定在610年,即穆罕默德首次接受安拉启示之年,从中亦可窥见乌玛在伊斯兰教历史 上的重要性”。[25]8qW免费翻墙网
在伊斯兰教史上,伊斯兰教自创立之日起,便建立起一个政教合一的穆斯林社团——乌玛。这一组织建立在对伊斯兰教的共同信仰基础之上,突破了氏族 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的藩篱,形成了具有组织制度特征的穆斯林共同体。“伊斯兰教认为,它自身是一种超民族、超地域和超国家的宗教,乌玛是整个穆斯林社团存在 的唯一完美的形式;它不承认民族和国家的地域、边界,也不承认穆斯林中存在种族、语言的区别”[26]。应该指出的是,中译本《古兰经》中将“乌玛”统一翻译成“民族”[27]并 不准确。乌玛在伊斯兰社会的发展中成为伊斯兰教社团、伊斯兰国家、伊斯兰社会的共同表现形式,对于从宗教和世俗两方面调整伊斯兰社会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穆罕默德和四大哈里发时代的穆斯林社团,是乌玛思想的标准体现形式,并常常作为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所追求的伊斯兰社会的‘理想型’或‘原型’。”[28]8qW免费翻墙网
对于伊斯兰世界而言,其政治共同体的演进历经早期的乌玛(宗教社团)、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中世纪晚期阿拉伯帝国分裂后并存 的三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波斯萨法维王朝、南亚次大陆的莫卧儿王朝),直至近代西方殖民主义入侵而被动卷入世界体系之中,并在民族独立运动中纷纷建 立民族国家,形成伊斯兰民族国家体系。8qW免费翻墙网
近代以来,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伊斯兰各民族像其他第三世界地区一样选择了民族国家作为其政治共同体,但这无疑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因为它们 在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中始终难以摆脱传统乌玛观念的困扰。这种困扰不仅体现在近代以来泛伊斯兰主义追求重新实现伊斯兰统一的政治理想之中,也体现在原教旨 主义在世俗民族主义遭遇挫折后诉诸重建“伊斯兰国家”的政治诉求之中。8qW免费翻墙网
在近代的伊斯兰改革主义思潮与运动中,尽管哲马路丁·阿富汗尼(Jamal-ul Din Afghani)、穆罕默德·阿布杜(Muhammad Abduh)等思想家都强调效仿西方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重要性,但同时又把重建“乌玛”作为其政治理想。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